Dragon
新浪舆情通新浪舆情通  2021-09-28 21:30 新闻头条网 隐藏边栏  0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宝友,这可不兴戴啊”“稀碎”“你这个东西要卖,怎么也得小五年(有期徒刑)”……最近,这些来自《天天鉴宝》的直播鉴宝视频十分火爆。

不同于严肃正经的电视鉴宝节目,也没有“一锤定音”的刺激感,甚至不少人质疑只透过手机屏幕对古玩辨别真伪似乎没有太大说服力,但《天天鉴宝》直播中的一件件奇异藏品、永远超乎人们想象的真假结局、还有宝友与鉴宝师高潮迭起的对话,让它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的“鉴宝真人秀”,大量年轻人迅速“上头”的同时,开始关注古玩收藏与文物鉴定并沉迷于此。

1、千万流量的《天天鉴宝》,正在成为年轻人夜间“解压利器”

抖音平台上,天天鉴宝App的粉丝数量已超728万,获赞1.2亿;B站粉丝量达161.4万,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已有450万人观看……

在《鉴宝》《天下收藏》《华豫之门》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的今天,《天天鉴宝》直播加鉴定的形式与以往的电视鉴宝节目形成强烈反差,它在满足众多民间收藏者鉴宝需求的同时,也再次打开了普通人窥探古玩世界的大门。

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随着天天鉴宝的视频开始在各大网络平台走红,其网络传播声量迅速攀升,尤其今年1月至3月声量最高,达2.08万条;4月至6月的网络传播声量为1.35万条。天天鉴宝平台的可观流量与热度为其带来了较高的讨论度,并使其在短短数月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关注与推崇。

靠着持续输出趣味搞笑的鉴宝短视频,《天天鉴宝》俨然成为年轻人的夜间“解压利器”。统计显示,微博网民发布“天天鉴宝”相关信息的活跃时段多为晚间时段。《天天鉴宝》的娱乐化的表现正迎合了部分年轻网络用户玩闹取乐的的集体态度,鉴宝活动的严肃性也在欢声笑语中得以消解。

2、“文物热”全社会升温情境下,古玩“出圈”还是被“消解”?

自2003年央视推出《鉴宝》栏目,向大众展示民间藏品及宝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随即,文物鉴定、文物竞拍类节目纷纷涌现。

近几年,《寻龙诀》《鬼吹灯》等盗墓题材的影视剧的热播,一度激发观众对“考古”“文物发掘”工作的好奇与追捧。2017年,央视推出大型文博探索系列节目《国家宝藏》,对国内各大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进行品鉴和解读的基础上,建立起文物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除此之外,《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物传承的真实记录、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的全媒体直播互动,都让相关文物知识深深地触达年轻受众群,全社会掀起一股“文物热”。

图片来源《国家宝藏》剧照

可以说,全社会日益升温的“文物热”和鉴宝市场的庞大需求,是《天天鉴宝》爆火的一大现实因素。

观察“天天鉴宝”的网络传播热词,“快乐”“有意思”“好笑”等高频词汇,正是其圈粉无数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天天鉴宝揭开了“古玩”“收藏”“鉴定”行业的神秘面纱,传递出文物保护、出土文物上交国家等正向价值引导。

随着《天天鉴宝》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和粉丝群体,平台上极具个性化的鉴宝师们也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古玩kol,如擅长给宝友“鉴刑”的牛道德、说话圆滑情商高的“家庭调解员”睿泽、擅长造梗被网友戏称为“鲶鱼”的子轩……

今年以来,子轩、海东、牛道德、睿泽四位鉴宝师成为《天天鉴宝》的热门话题人物,每位鉴宝师的鲜明人设成为了节目的一大噱头,让直播鉴宝更具观看效果。

但对于古玩圈和民间藏宝人而言,辨别古玩的真伪、评估古玩价值才是鉴宝师需要精通的一门学问和手艺。今年2月,让《天天鉴宝》彻底出圈的一期节目中,某宝友拿出的一把镶有螭龙纹的“商周青铜剑”,被鉴宝师评估为级别高于越王勾践剑,足以“判死刑”。这种极具张力的表达使得该条视频瞬间取得上百万次播放量。

很快,质疑声纷至沓来。收藏拍卖杂志提出,仅靠视频和交流,在缺少实物触摸的情况下判断了一件价值“死刑”的文物,实在是过于草率。

不仅仅是青铜剑,直播间里,徐悲鸿真迹、宋代库银、古建筑构件等文物也能够在几分钟内给出真假的判断。一定程度上,这使得鉴定师的专业水准和鉴宝的可信度屡遭质疑。

除此之外,有古玩圈人士担忧,网络用户的集体性狂欢正在消解着鉴宝的严肃性。

3、鉴宝形式创新之外,古玩鉴定仍需真实严肃

一定程度上,《天天鉴宝》成为娱乐化的“下饭视频”和“解压利器”,也正意味着鉴宝活动的严肃性和正统性被解构。

对于《天天鉴宝》的走红,大部分人仍持理性态度。观察可见,微博情绪地图中的网民主流情绪为“中性”情绪,其次才是“喜悦”情绪。不可否认直播鉴定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观赏性,但无论鉴宝形式如何创新,真实性与专业性应是平台发展始终不变的初心。

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实验室newmedialab 表示,“平台应坚决杜绝因过度的利益驱使,在短视频中制造‘高价藏品’等噱头,以夸大文物的价值博取网友的眼球,使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削弱自身权威性和公信力”。

广东省品牌期刊收藏拍卖杂志刊文提出,“未来,我们需要逐步完善民间收藏鉴定渠道、加入监管机制等,古玩圈健康发展的出路还很长”。

#鉴宝#

————————————

数据说明:本文由新浪舆情通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新浪舆情通、微热点、铀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来源。

你可能也喜欢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